业绩连跌的苹果,在最该变革的时候变回了一家手机公司-乐鱼app体育下载
当地时间11月2日下午,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、消费电子科技巨头苹果公布了其截至9月30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财报。
尽管华尔街此前的预测并不看好,但由于期内包含了iphone 15系列新产品上市首周的销售业绩,市场还是对此颇为期待。
根据财报显示,苹果第四财季总营收为894.98亿美元,略高于预期的893亿美元,较上年同期的901.46亿美元下降1%。净利润229.56亿美元,与上年同期207.21亿美元相比增长11%,每股摊薄收益1.46美元,同比增长13%。
2023全财年销售额为3832.85亿美元,相比上年的3943.28亿美元减少了3%;净利润也从上年的998.03亿美元降至969.95亿美元。

图片来自cult of mac
从当季数据来看,苹果的表现可谓是喜忧参半。
一方面,公司的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分析师们的预期,净利润也同比看涨。另一方面,整体销售额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下降,创下自2001年以来最长下滑纪录。尽管如此,iphone作为公司硬件业务中唯一实现增长的产品线,还是创下了历史同期销售新高,在线服务方面的营收也达到空前高点。
然而,在公司首席财务官luca maestri暗示即将到来的假日季销售可能仍无法推动增长后,苹果的当日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跌超4.6%。
iphone撑起半边天,服务收入超预期
产品方面,iphone仍是苹果的金字招牌,以438.05亿美元的业绩揽下近一半的收入,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%。与此同时,其他硬件业务则纷纷遭遇不同程度的滑坡,以mac和ipad跌势最为严重。具体来看,mac净销售额76.14亿美元,年降率高达34%;ipad的销售额为64.43亿美元,同比减少10%;可穿戴设备、家居产品及配件的销售收入为93.22亿美元,同比下降3%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服务领域的表现却超出了所有人预期,净销售额同比激增16%,达到223.14亿美元。

图片来自alphastreet
在今年9月12日举行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,苹果推出了旗舰产品线iphone 15和15 pro系列手机,全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9和ultra 2,以及配备usb-c端口的升级版airpods pro。这些新品从9月22日起正式销售,因此本次财报也仅仅反映了iphone 15系列大约一周的销售成绩,更全面的市场表现将会计入下一财季。
尽管不少用户都吐槽过iphone 15的续航发热问题和“挤牙膏”式更新,但新机型还是在相当程度上提振了苹果的总营收。
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·库克在与cnbc的一次采访中表示,iphone 15系列的市场表现已经超越了去年同期的iphone 14。特别是高端机型iphone 15 pro和pro max,消费者需求旺盛导致了供应限制,这也对本季度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。库克补充说,苹果正加紧生产以满足需求,预计在本季度晚些时候实现供需平衡。
而对于mac和ipad业绩的下滑,他认为主要是由上一财年第四财季基数过高造成的。他说,“个人电脑市场一直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。由于去年6月初我们遭遇了数周工厂停工的情况,积累的需求在9月得到逐步消化,使得该财季的销售创下历史记录,因此下降34%并不能代表不我们的真实业绩情况。”
就在刚刚过去的万圣节,苹果举办了一场名为“来势凶猛”的线上发布会。
烟雾缭绕的apple park里,搭载新一代m3芯片家族的macbook pro和imac系列电脑齐齐登场,在处理速度、整体能效、散热续航上都进行了提升,还推出了全新的太空黑配色。从不少网友们“钱包又要捂不住了”的呼声来看,新款mac的真实市场表现还是相当受期待的,这也将在下一财季的数据中得以一探究竟。
“在迎接即将到来的假日季节之际,我们手头拥有的产品阵容是有史以来最强的”,库克充满信心地说道。
在硬件数据低迷的同时,服务领域这次却逆势上扬,成为一大亮点。
苹果的服务业务囊括了多个方向,包括app store应用商店、音频与视频流媒体apple music和apple tv 、icloud 存储、applecare保修、apple pay和其他产品的支付费用等。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与谷歌的搜索引擎许可协议相关的广告收益。据悉,今年谷歌向苹果支付的金额高达190亿美元。
库克表示:“我们已有超过10亿付费订阅用户,各项服务都创下了新纪录。” 公司的cfo maestri也提到,现在苹果的设备安装基数,也就是激活使用中的iphone、mac和ipad数量已经创下新高。分析师们看好这一点,认为这预示着苹果的服务业务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
亚洲市场遇冷,大中华区面临挑战
从地域销售数据来看,美洲市场以401.15亿美元的营收位居首位,同比增长1%;紧随其后的欧洲市场净销售额为224.63亿美元,同比下滑1%;日本和其他亚太地区的收入均出现下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苹果年收入贡献20%的大中华区,在第四财季的总营收为150.8亿美元,未达到预期的170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.5%。

图片来自alphastreet
动荡的消费需求环境和来自华为等竞争品牌的强劲压力,令投资者对苹果在大中华区的市场份额和未来业绩表示担忧。
对此,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回答富国银行分析师aaron rakers时说,“营收下降2%需要考虑汇率接近6%的变动情况,而如果按不变汇率计算,我们的营收其实是增加的。”他还高兴地宣布,“iphone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创下了历年第四财季新高。上个财年,中国城市地区的前五大最畅销机型里,有四种都来自apple。我也刚刚访问了中国,非常高兴同消费者、公司雇员和其他机构进行了各种有趣的互动。”
不过,智能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近日透露,他们在中国的芯片业务增长了35%。这对于苹果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,因为它可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在选择iphone以外的智能手机。
大力投资生成式ai
在电话会议中,piper sandler分析师harsh kumar也提到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: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,苹果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什么?又有哪些商业变应用的打算?
库克回应说,苹果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为核心技术,它们被整合到了几乎每一款产品中。例如,在最新的ios17版本中,就加入了personal voice无障碍语音交流功能和live voicemail来电留言转写服务。还有一些关键的安全功能,还有手机上的跌倒侦测和车祸报警,以及苹果手表的心电图监测等。
库克强调,“没有人工智能技术,这些功能都是不可能实现的。但是,我们不会特意强调产品中的ai技术,而是更关心它们能为用户带来哪些实际好处。苹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并会以最负责任的态度推进这项工作。未来大家会看到我们产品的不断进步,而这背后,人工智能是关键驱动力。”
但所有人都在关注的一个事实是,不管库克嘴上怎么说,但苹果在ai的真实成果上无疑慢了硅谷和世界上的主要对手们太多了,这会不会又变成一个苹果汽车的故事——总是在期待,但最终没到来。
据悉,苹果公司董事会已宣布,将为每股普通股派发0.24美元的现金股息。所有在2023年11月13日营业结束时已记录的股东,都将于2023年11月16日收到这笔股息。在本财季结束后,苹果公司仍以1621亿美元现金维持着美国最大的现金储备之一。
无论如何此时此刻都是苹果最该变革的时候,但它却选择继续手握最多的现金,并且在各个层面事实上变回了一家手机公司。财报里那些亮点几乎都围绕着iphone展开,但在安卓阵营的主要对手或是打破了过去几年的枷锁,或是卯足一口气要靠ai在创新上进一步对抗ios 的背景下,已经在最重要的中国市场出现业绩压力的iphone又如何继续“挽救”业绩,也开始让市场产生动摇。
也许整体销售额创下22年来最长下滑纪录都不是最该担心的事,对于一家科技公司,最可怕的其实是让人对你失去了想象。
您可能也感兴趣:
官方微博/微信

每日头条、业界资讯、热点资讯、八卦爆料,全天跟踪微博播报。各种爆料、内幕、花边、资讯一网打尽。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,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。

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?
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?
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:
1.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;
2.在添加朋友里,搜索关注techweb。
为您推荐
参与双11优惠的“白宫甄选”游戏显卡究竟怎么样?
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在2023财年第二财季亏损17亿美元 同比收窄
理想ceo称长城系和吉利系都会转向增程式路线 后者高管否认
aeb论战公婆谁有理,用户选择和使用需擦亮眼
国产特斯拉电动汽车10月份出口近4.35万辆 环比增加但同比有下滑
arm公布上市后首份财报:营收首次单季突破8亿美元 净亏损1.1亿美元
特斯拉正式官宣:model 3/y长续航版涨价 最高涨2500元
外媒:比亚迪考虑在匈牙利建设汽车工厂 已有一座电动巴士工厂
苹果oled屏ipad pro最快明年推出 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000万台
更多
- 外媒:sk海力士已决定将明年设施投资增至约10万亿韩元
- 因电动机短缺 大众汽车茨威考工厂将暂停电动汽车生产大约三周
- 苹果oled屏ipad pro屏幕成本预计将接近2000元
- 理想汽车三季度获得净利润28.1亿元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
- 外媒:特斯拉印度市场进口电动汽车预计将产自柏林超级工厂
- 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在2023财年第二财季亏损17亿美元 同比收窄
- 通用汽车旗下cruise将召回950辆自动驾驶汽车 解决碰撞检测系统问题
- 从上半年欧洲市场电动汽车平均售价来看 特斯拉竞争优势明显
- 研究机构: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容量销售规模同比大涨54%
- 全球汽车半导体面临新挑战 分析师称有库存过剩担忧